学术交流

您的位置 : 首页    通知公告    学术交流    正文

我院董盼盼副研究员在第六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研讨会上分享前沿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5日    阅读次数 :

2025326日至28日,由锂电前沿、钠电材料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讨会暨钠电技术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作为固态电池与钠电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盛会,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9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固态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

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董盼盼副研究员受邀出席并作大会主题报告,其题为《纳米金属有机框架的结构设计及其在固态锂电池应用研究》的学术分享引发广泛关注。报告聚焦下一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挑战,系统阐述了团队在纳米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结构调控、界面优化及电池性能提升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创新突破:纳米MOFs材料赋能固态电池发展

在报告中,董盼盼副研究员指出,传统液态锂电池存在电解液泄漏、热失控等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被视为未来能源存储的颠覆性技术。然而,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间的界面阻抗高、离子电导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产业化进程。对此,西南交大团队创新性地提出“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功能化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设计策略,通过精准调控MOFs的孔径结构与表面化学特性,显著提升了锂离子传输效率,同时有效抑制了枝晶生长,为固态电池的长循环寿命和稳定性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产学研联动:共筑新能源技术未来

本届论坛特设“固态电池产业化”与“钠电技术攻坚”两大主题板块,除学术报告外,还组织了新材料与先进设备展览会董盼盼副研究员在交流中强调:“从实验室到市场,材料创新需与工程化、成本控制紧密结合。西南交大前沿院正寻找校企合作机会,加速MOFs基固态电解质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


结语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通过本次论坛与业界深度互动,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